最牛主题!10000字最新解读来了

时间:2023-05-07 16:10:10       来源:中国基金报

近20天涨幅超12%!传媒成为近期市场最火爆的板块。


(资料图片)

中国基金报记者发现,包括教育、出版、游戏、影视动漫制作等涨势如虹,相关中证动漫游戏ETF的净值也节节走高,批量实现年内收益“翻倍”。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传媒板块至今已累计上涨43.45%,涨幅居于行业板块前列。

传媒板块接连上涨的原因为何?如何看待目前这一板块的投资价值?哪些细分领域值得看好,并存在中长期投资价值?背后风险在何方?

对此,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银华体育文化基金经理唐能,招商体育文化休闲基金基金经理文仲阳,国泰游戏ETF基金经理黄岳,创金合信文娱传媒基金经理陆迪,融通互联网传媒基金经理张鹏,长城数字经济基金经理韩林,以及博时基金行业研究部高级研究员兼基金经理助理陈雨薇。

这些基金经理认为,传媒板块表现较好,是政策周期、创新周期、经济周等多周期共振向上,存在中长期投资机遇。尤其是chatGPT带来AI领域投资机遇被重点看好,不少人士认为,传统经济内生增长动力较弱的时候,新科技转型所带来的新增长方向就特别重要。同时,新一轮科技创新周期的持续时间会比较长,AI将成为今年乃至未来两三年的投资主线。

不过,也有人士提醒,传媒板块短期涨速太快,有阶段性回调的需求,投资者布局时也需要注意背后风险。

多因素助推传媒板块上涨

中国基金报记者:今年以来传媒板块表现较好,尤其近期市场领跑,原因何在?

黄岳:近两年板块经历长期调整,悲观预期反应充分。新一轮创新驱动,出现 chatGPT,预示着“0-1”的机会,多个应用场景可能受益。AI作为先进的生产力工具,有助于传媒行业内容生产的降本增效,未来有望扩散至互联网全行业。

以游戏板块为例,去年以来,游戏行业触底回升,好消息不断,基本面+政策面+估值面均迎来触底反弹。4月20号,4月国产游戏版号发布,共有86款国产游戏获得了版号。其中大多是手游,但也包括两款任天堂游戏。政策支持下,行业迅速恢复活力。

市场对于传媒行业期待的重点,还有人工智能带来的变革。AI作为先进的生产力工具,有助于传媒行业内容生产的降本增效,未来有望扩散至互联网全行业。如AIGC工具和技术应用在游戏研发的美术、代码、场景建模、智能NPC等方面,使得游戏开发时间得到优化,游戏角色活动更加流畅,AI互动和游戏结合的玩法将增强用户体验感。

唐能:传媒板块涨幅较多,主要原因有:第一,传媒板块过去几年持续低迷,长期跑输市场,跌幅较大,具备补涨需求。

第二,年初传媒板块估值特别便宜,比如游戏板块在年初的市盈率不到10倍。

第三,去年下半年后,监管从紧向松转变,内容监管有所松动,游戏板块开始发放,行业景气度趋势向上,业绩环比逐步向好。

第四,大模型对传媒板块影响较大,带动行业降本增效,打开传媒行业的长期增长空间。

陆迪:传媒板块开年以来表现较好,可以理解为多周期共振向上,包括政策周期、创新周期、经济周期。

首先,政策周期维度,经历了持续数年的监管合规化、内容规范化后,行业优胜劣汰,劣质公司逐步出清。伴随着版号常态化发放等,监管政策边际放松,后续有望看到供给创造需求;

其次,创新周期维度,从2022年底开始,OpenAI引领科技产业变革,AI生成式内容等应用端创新的众多可能性,给传媒板块多个细分赛道带来供给端变革的想象空间;

最后,经济周期维度,连续3年的疫情扰动之后,全球宏观经济低迷,国内经济弱复苏,伴随着经济逐步从低谷走向复苏、走向繁荣,传媒板块需求端的景气度也在从底部逐渐上行。

具体从传媒指数来看,由于A股传媒板块个股数有限,申万传媒指数只有140家公司,且市值普遍不大,短期板块非常容易受到主题炒作、板块间资金切换、甚至被动型指数基金申赎的影响,多因素共同助推之下,使得开年以来涨幅较大。

张鹏:第一,位置低、估值低、筹码结构好,经过8年调整,绝大部分公司位于历史低位;2022年四季度机构持仓占比仅0.7%,明显低配;2023年一季度持仓占比1.3%,仍然低配。

第二、基本面改善。2022年传媒板块经营低迷,主要原因为:1、图书销售、影视拍摄和观影、楼宇媒体、广电等行业受疫情影响;2、广告营销行业具有一定的顺周期属性;3、监管严格影响游戏、大众图书、影视综艺等行业内容供给。

根据上市公司公开的季报年报数据,2022年SW传媒营收同比下滑6%;实现归母净利润129亿,同比下滑67%。SW传媒商誉占净资产比重2022年末降至10%,2023年一季度降至9%,不良资产风险进一步出清。

随着疫情后线下业态逐步恢复,内容产业经历规范监管边际宽松、走向常态化,宏观经济逐步复苏等原因,传媒板块2023年有望好转。单季度增速波动来看,SW传媒2023年一季度营收1192亿,同比下滑1%,同比降幅较过去五个季度明显缩窄;2023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114亿,同比增速18%,扭转过去四个季度净利下滑或亏损扩大趋势。

第三是产业变化。传媒板块历来估值弹性大于EPS弹性,主要原因是,AIGC将为传媒板块带来从“0-1”,从“1-N”的机遇,带动板块估值提升。一方面将实现内容产业生产力革命,另一方面将创造新的人机交互体验。

文仲阳:首先传媒从2015年开始一共跌了7年,起点的估值便宜;其次传媒行业的基本面出现了拐点,由于AI、元宇宙等新技术的创新,带动传媒各个细分子行业公司降本增效,新产品、新商业模式、新渠道的推出,打开了传媒公司新的成长空间;此外,传媒行业的部分公司1季度业绩已经出现拐点,预计2023年2-4季度业绩同环比会持续向好。

韩林: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对于传媒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传媒行业发展迅速。

今年在科技产业层面有两大重要主线: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数字经济是自上而下从宏观政策层面出发,逐渐往各个产业渗透、拓展。人工智能更多是自下而上,从产业层面出发,海外科技巨头引领产业趋势,吸引国内公司积极投入。二者的结合点是,大量投资标的都在TMT领域。

最近两个月,由于ChatGPT的流行,使得人工智能受到了空前的关注度,TMT板块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发生这么大的产业级别变革,加上经济弱复苏,市场关注点可能会偏向更远期的行业,所以转移到了TMT的人工智能赛道。

陈雨薇:传媒板块上涨的是内外多重因素叠加,经营周期向上和极低估值,叠加AIGC带来行业远期空间和竞争格局变化的想象空间。

从行业本身经营来看,监管在2022年年底转向,2023年是触底回升之年;

从估值的角度来看,传媒行业启动之前估值是过去6年行业估值最底部;

AIGC本质上是降低内容生产制作门槛,传媒行业本质是供给创造需求,在生产力大发展的背景下,一定会迎来行业规模的扩张和行业蛋糕的再分配。

目前传媒板块估值仍处于历史中位数水平

中国基金报记者:若从大的传媒领域来看,您如何看待目前这一板块的投资价值?估值水平如何?

黄岳:参考2013年、2019年TMT细分行业指数涨跌幅和估值修复程度来看,当前无论是指数或估值平均上涨幅度,还是涨幅最大的主线行业的上涨幅度皆未达到2013年、2019年的全年水平。但是短期来看,成交热度处于历史高位,需要警惕获利了结的风险。

唐能:传媒是属于精神消费行业,是内容和创新驱动的行业,也属于科技创新应用领域范围,每一轮科技创新都绕不开科技应用,而且每一轮科技创新浪潮中,都会诞生特别大的科技应用公司,成长空间较大。同时传媒板块受政策影响较大,政策周期比较明显。

因此,传媒板块具备周期波动剧烈、长期成长空间较大的特性,具备很好的投资价值。虽然传媒涨幅较大,但是由于前几年跌幅较大,因此,目前传媒板块估值仍处于历史中位数附近的水平。

陆迪:从大传媒角度来看,硬件端从PC时代的互联网到手机时代的移动互联网再到物联网,从PGC(专家生成内容)到UGC(用户生成内容)再到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伴随着科技领域的持续创新,传媒也在持续进化和发展,其中出现的投资机会源源不断,在给大家带来趣味的同时也在不断推动经济发展,提升社会效率。

估值方面,取样本量较大的指数来看,截至4月末,A股申万传媒板块PE-TTM为47倍,处于10年历史估值63%分位数;PB为3倍,处于10年历史估值50%分位数。港股传媒占比较高的恒生科技板块PE-TTM为36倍,处于10年历史估值17%分位数;PB为2.6倍,处于10年历史估值14%分位数。相对而言,当前A股传媒资产的估值处于历史中值略偏高的位置,港股传媒资产的估值处于历史底部位置。

张鹏:一方面,估值仍在历史相对不高的位置。当前PE-TTM剔除负值为32.9倍,接近14年以来估值区间的中位数(2015年6月PE最高达到125倍,平均值为37倍,平均数为37倍。)仍低于2020年7月上轮高点的水平(47倍)。

另一方面,估值高低究竟是贵还是便宜,还是要看产业变化。这轮传媒中短期有确定性的基本面复苏、改善的机会、监管常态化是主因(类似2019-2020年,虽然增速不及2019-2020;增速不及13-15移动互联网红利),另一方面,AIGC带来的长期产业机会大于2019-2020年(5G应用、字节流量红利、疫情数字化红利),对行业的变化也比2013-2015年更底层,因为人工智能的这些产业和技术革命类似99年互联网+。

文仲阳:在新技术的背景下,传媒行业或将迎来长期的增量投资价值。经过7年的消化,大多数公司即使涨幅较大,但仍然不贵,展望未来随着业绩的逐步兑现,估值业绩会持续上升。

韩林:整体上看,传媒板块困境反转的趋势已初现迹象,目前,传媒板块政策趋稳的信号以及边际改善的预期已经基本兑现,2022年年底以来至2023年一季末左右,传媒板块已基本完成估值修复,从之前过度不合理的估值回到了相对合理的估值。这一过程通常不需要业绩改善做驱动,过度不合理的估值在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即可完成这一过程。

目前我们基本处于估值扩张的阶段。目前申万一级行业TMT板块中,通信市盈率(TTM)32.09,位于近10年11%分位;电子市盈率(TTM)35.22,位于近10年26%分位;传媒市盈率(TTM)45.25,位于近10年58%分位;计算机市盈率(TTM)67.85,位于近10年79%分位(2023.4.26,以上数据仅供示意,不构成实际投资建议,投资须谨慎)。

若未来宏观环境没有大的变化,后期行情可能会逐步向估值泡沫化的阶段演绎。

陈雨薇:传媒板块经过6年的调整,估值处于底部,基本面触底反弹,无论有无AIGC的催化都具有很大的投资价值。目前经过前期的修复估值回到了2020年初的水平,在tmt板块内仍有较高估值性价比。

看好游戏、出版和互联网等领域

中国基金报记者:大传媒板块下,哪些细分领域值得看好,并存在中长期投资价值?

黄岳:游戏:游戏作为生产制作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内容形式,AI助力降本增效的落地速度较快。目前,国内外多个头部游戏研发厂商均已在游戏的研发、发行流程中使用AI工具。

出口方面,从3月中国手游发行商全球收入排行榜来看,根据SensorTower商店情报平台显示,2023年3月共41个中国厂商入围全球手游发行商收入榜TOP100,合计吸金19.3亿美元,占本期全球TOP100手游发行商收入37.1%。

基本面上看,当前游戏板块受到“消费复苏+本土游戏出海+AIGC驱动降本创新”多重利好。一方面,随着经济和消费市场复苏、大厂重磅作品获得版号并推动上线,游戏市场供需有望产生共振、迎来反弹,游戏公司2023年业绩释放或可期。此外游戏出海文化使命增强,随着政策鼓励推动、头部厂商布局、新兴市场崛起,未来或有一定空间。

影视:经历了疫情的冲击和监管的规范后,行业出现了近三年的出清,处于困境反转阶段,又恰逢新技术催化,今年以来出现较大反弹。五一假期有17部影片上映,数量为2017年以来第二高,仅次于21年的19部。上映影片数量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为前期积压导致短期内供给大幅增长,影视行业恢复趋势已现,有望从平均票价和观影人次两方面拉动票房增长。

唐能:第一,总体上,从周期性和成长性,今年传媒板块都具备较好的投资价值。

第二,细分领域来看,游戏和广告营销更加看好。

第三,中长期来看,大模型打开了游戏行业的成长空间:一方面,大模型缩短了游戏行业的研发周期,让新游戏开发和新板块迭代速度加快,增加了创新的可能性的同时也带动行业规模增长,另一方面,大模型使得NPC乃至整个游戏世界都能与玩家形成更强的交互、以及更随机的剧情和关卡推进,有望降低开发世界的制作难度,甚至实现更高程度的开放。此外,新技术还有望衍生出很多新玩法。游戏行业是传媒中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的最重要的板块。

陆迪:传媒相关的产业链其实是比较长的,几个比较直接的细分赛道包括游戏、营销、出版、互联网、影视院线等等。对于不同的细分赛道,看好的投资机会更多时候是动态的,是自下而上偏个股的,因为传媒产业链中的公司多数时候差异较大,投资机会可能来自一个细分赛道中更细的一家或几家公司。

中长期维度,最看好游戏、出版和互联网的投资价值。我们认为游戏是互联网时代的科技“白酒”,现金流优异、轻资产、消费粘性高,还具备很多消费品没有的科技属性,能够在从硬件到软件的一轮轮科技创新推动下不断地进化发展,实现供给创造需求。

出版是个古老甚至看起来有点无聊、毫无新意的板块,但这个板块拥有很多建国至今最长寿的公司,看好出版的逻辑有点类似达里奥的一个观点,他认为增加黄金有助于平衡投资组合,因为它既能降低风险,又能提高回报。出版是类似的逻辑,如果数字加密货币是数字版的黄金,那AIGC就有点像数字版的出版。传统的教育出版在人类文明中存在的历史非常长,在快速变化的世界里,恒久不变的事物对人类文明的稳定和传承很重要。

互联网是个比较大的概念,中长期看好互联网的本质原因,是我们认为科技创新一定是持续不断的,互联网本质上是信息侧的进化,从电脑到手机,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到物联网,可以说网络在过去几十年很大程度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化和发展,未来的互联网或其他什么名称的AI计算网络,也将跟随技术创新持续进化发展,让我们生活的世界更加有趣和美好。

张鹏:第一是游戏,短期,政策宽松后,新产品上线拉动行业增长,中期,游戏是粘性较高的精神消费品,产品生命周期和商业模式其实远好于大多数消费品公司;长期看,游戏是科技创新的原动力也是最重要的应用场景,AI对游戏的改变不仅在于降本增效,未来更值得期待的是借助AI降低UGC门槛、提升交互体验,现在已经有UGC模块、智能NPC之类的尝试,以后千人前面、高度开放、个性化的游戏拉动新的需求更值得期待。

第二出版。现金流好,经营稳健,多为央国企,估值较低。AI+教育带来产品模式的变化,出版公司掌握渠道优势。另一方面,出版可作为专业、成体系的语料库,数据价值重估。

第三影视动画IP。政策转向常态化,鼓励百花齐放,疫情后电影恢复正常;视频基本面改善,不少公司不良资产风险出清,现金流改善。借助于AI等工具,降低制作门槛后,有助于提升工业化水平,拉动增量需求(动画电影等长期存在制作周期长、产能跟不上需求的问题)。制作瓶颈解决后,IP的价值会更加突出,一方面IP成为更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IP运营的难度降低,更利于二次变现。

文仲阳:建议关注游戏、营销、IP、出版、影视等细分领域。传媒的机会或是新一轮科技创新下的整体性长期机会,细分领域将会迎来自己的增长点。

韩林:目前传媒板块基本处于估值扩张阶段,对于个股的基本面有一定要求,并非所有个股都能继续上涨,这也是当前板块波动出现较大波动的原因。

我们认为,那些产品能够落地、商业模式顺畅的公司能够继续在行情中胜出,这里我们所指的产品落地并不等于业绩马上兑现,而是其产品与新技术有较好的应用和融合。

如传媒板块中的游戏子行业,AI辅助驱动供给效率提升,AI对话(文生文)嵌入游戏增加沉浸感,提升付费深度,同时22年疫情低基数、版号停发低基数,23年很多游戏公司迎来产品大年,业绩有望具备一定弹性。再如出版子行业,低PE高股息率,AI驱动下先迎来估值提升,其数据、语料库具备在未来AI训练中进行价值变现可能性,同时出版类部分公司业务有望向AI+教育延伸,逻辑上大语言模型深刻改变信息传播方式与效率,与教育(知识传授)契合度较高。

陈雨薇:传媒板块的公司集中在娱乐内容制作,人们对于娱乐消费的需求是持续提升的,各个细分板块均有不错的成长空间。

从内容分类来看,传媒可以分为游戏、电影、电视剧、综艺和文学,制作难度上也是按照此类顺序,制作难度越高的行业中公司的竞争壁垒越高,投资价值也就越大。

AI或成为今年乃至未来两到三年的投资主线

中国基金报记者:今年ChatGPT横空出世,AIGC、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爆火,今年AI是否为年内投资主线?

黄岳:参考过去三轮新兴产业的崛起趋势以及细分领域空间增速来看,当前AI主导的产业趋势类似于2010-2015年的互联网产业周期,TMT相关产业有望从多点开花逐步发展至AI的全面渗透。

不过需要留意到近日TMT板块热度快速上升的风险。TMT板块成交占比居高不下,预计后续行情波动加大,

唐能:AI是今年乃至未来两到三年的投资主线。第一:互联网红利逐步消失后,全球长期经济增长压力较大,新的科技生产力需求特别迫切,

第二:大模型是信息科技新的动力系统,人工智能大幅提高了社会生产效率,有望成为新一代经济增长的重要生产力。

第三,基于大模型的新应用遍地开发,新的应用具备很强的竞争力。

第四:房地产未来几年销售压力较大,国内经济增长需要新的推动力,特别是今年市场成长性稀缺,AI板块有望成为市场主线。

陆迪:从开年以来的火爆和近期大家对AI的讨论和关注都不难看出,AI或是目前看到的科技领域最具突破性的创新方向。但是,如果我们复盘历史,会发现人工智能之父艾伦·麦席森·图灵在1950年就发表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电脑能思考吗?》,第一次提出“机器思维”的概念。一直到2014年,才首次出现通过图灵测试的计算机软件。从学术界到公司到个人,全世界对人工智能的研究投入其实已经持续多年。从过往的历史可以看到,事物的发展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会经历波折,会阶段性加速、停滞甚至倒退。

投资维度,当前或处于AI创新带来的偏主题的阶段。随着后续新技术的发展落地,会逐步去伪存真,那些真正受益于这轮科技创新周期,抓住产业变革机遇,实现业务大发展,甚至改变现有产业格局的公司会走出来。这些公司会成为真正的成长股,也将是接下来的投资主线。

张鹏:目前AI已经成为年内主线了。

AI包括算法、算力、数据三要素,也包括应用场景。在每个细分领域都会有较大的投资机会,涵盖了TMT四个行业。

传媒相关的一个是数据,随着reddit开始收费、网信办强调AI数据合法性来源,未来数据商业化值得期待,对于掌握了版权的公司有可能在AI时代的竞争中,率先卡位,也可能获得增量的收入来源。版权包括文字类(出版、数字阅读)、图片和视频素材。

一个是应用场景。游戏、影视、教育、营销电商、办公领域都会带来新的变化。AI的变化,当中会有挑战,会有颠覆,也会有受益。在行业0-1阶段,判断谁胜出难度大,因此投资赛道重于投资个股。

文仲阳:传统经济内生增长动力较弱的时候,新科技转型所带来的新增长方向就特别重要。同时,新一轮科技创新周期的持续时间会比较长,所以AI是年内的投资主线。

韩林:人工智能产业处于渗透率快速上行的阶段,或是目前投资比较甜蜜的时期,如果某些行业板块渗透率已经达到相对较高、提升速率较慢的阶段,那么需要关注是不是已经到了竞争激烈、行业增速逐渐放缓的阶段。

如果用相对间接的方法来计算,去年全球服务器硬件产品出货量约1300万台,其中14万台是人工智能服务器,折算后,人工智能服务器占整体服务器的渗透率刚超过1%,这是非常低的阶段。通过产业链调研,目前渗透率处在快速上升时期,可能已经从去年的1%上升到今年的2.5%-3%。基于这些数据,会持续关注人工智能行业。

从全年投资维度来讲,人工智能也许都是一个投资研究的热门方向,甚至持续时间更长。至于能维持多久,应该分两个层面来谈:

一是产业层面的持续性,短短几个月,海外科技巨头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已经出现更迭,从GPT3.5变成GPT4,也许之后的GPT5大模型会进一步更迭。同时,国内外有很多互联网科技公司将应用案例落地。从产业层面来说,持续度肯定非常强,微软公司已经先行一步,其他公司也会思考如何竞争,这其中会有很多产业层面的催化剂。

二是投资层面的持续性,这需要跟宏观经济、流动性环境结合来看,比如,中国的宏观经济复苏力度维持在相对弱的过程,市场流动性环境相对温和,比较有利于科技成长、人工智能这些更偏向远期发展的行业板块。

陈雨薇:AIGC有希望成为今年的投资主线,我们从产业界了解到的情况表示大家一致认为AIGC是未来的方向,我们看到互联网巨头纷纷推出自己的大模型,各个公司也在积极研发基于自身行业的小模型,我们认为AIGC在生产端的应用有望在今年年内看到落地。

板块风险或在于基本面、资金面和情绪面

中国基金报记者:对于大传媒板块,未来还有哪些催化因素值得关注?风险在何方?

黄岳:今年来一系列热点催化下,板块累计涨幅较大,市场筹码或有松动的迹象,部分资金有获利了结的需求,但预计兼具技术突破、产业趋势、政策支撑预期的TMT板块仍会震荡上行。待调整充分之后可继续关注。板块波动较大,投资者可继续关注,但也需警惕短期市场波动带来的调整,若后续板块出现冲高回落,可考虑适时逢低布局。

唐能:还需要关注这些因素:第一;政策的持续支持。第二,基于AIGC新的内容形式的诞生。第三:业绩趋势。

风险因素有以下几点:第一,短期涨速太快,有阶段性回调的需求。

第二,ChatGPT迭代速度较快,游戏商业模式、流量驱动力、游戏类型都存在变迁的可能,需要紧密跟踪行业的新变化。以大模型为驱动的人工智能是巨大的科技创新,大模型把人工智能带向新的高度,自然语言和自生成内容,大幅降低了人工智能成本、提高了智能化层次,让人工智能在大部分行业大放异彩,给信息科技带来了新的动力系统,加速了全社会大生产,影响深远,短期来看,对于这种革命性的科技创新,主题和趋势并行,主题性炒作的标的有回调的需求,但是中长期,人工智能是科技板块大机会的重要来源。

陆迪:对于投资而言,中长期看,基本面或是最好的催化剂。对于传媒板块来说,伴随着资金的涌入和估值的抬升,接下来相关公司的业务发展和业绩兑现会越来越重要。具体来看,海外相关公司的技术发展情况,业务模式变革会对国内公司有一定的参考性;同时,国内相关公司针对科技创新的战略规划和落地情况或将成为市场后续关注的重点。

未来的板块风险或在于基本面、资金面和情绪面。基本面角度,若相关公司的业绩兑现跟不上股价和估值的抬升,或存在下行风险;资金面角度,存量博弈市场,若其他板块出现业绩超预期增长或强主题,或分流市场资金;情绪面角度,若市场在学习之后,对AI的憧憬和热情消退,或出现板块性降温。

张鹏:催化:二季度到明年,业绩逐季改善兑现。另一方面,AI相关催化,AIGC后续重点关注的催化:一、腾讯字节大模型和生态搭建;二、AI+产品落地;三、AI数据商业化和版权保护机制建立。

风险方面:竞争加剧:随着行业进入恢复,竞争可能因此加剧,影响相关公司的利润率。如游戏新品集中上线,需要关注买量成本变化问题。

监管环境的边际变化:当前监管走向常态化,但若行业出现不规范经营现象,仍可能面临监管收紧。

AI相关:传媒公司未能及时应对AIGC技术变革,从而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风险。版权方未能与AI公司就版权问题达成一致意见,被侵权从而业务受冲击风险。海内外AI数据商业化进展不及预期风险。

文仲阳:未来我们还会看到更多的科技公司、包括非科技领域的公司加入到AI等创新方向中,不断的推出好的产品,落地新的商业模式,找到新的增长点。风险就是科技行业的变化很快,很多过去的公司和商业模式可能会被颠覆。

韩林:一方面来自业绩端的催化,市场对于传媒行业23年1季报业绩预期并不高,但部分传媒头部白马公司1季报业绩表现超预期,还有一些公司属于1季度业绩利空落地,后续开始迎来产品上线、业绩释放周期,2季度开始整个板块的收入或利润有望持续上行。同时估值还处在相对低估,有希望向更远时间维度进行估值切换。

另一方面来自AI应用持续落地的催化,部分传媒公司积极拥抱AI产业趋势,布局的产品有望逐步落地上线,打开中远期成长空间,市场也会在估值和市值层面与其业务进展进行匹配。同时AI应用的产业层面不乏催化剂,海外不断出现更多的基础工具和应用案例,带来国内公司的“海外映射”,国内一些互联网科技巨头也将陆续发布大模型类产品与应用,将加强产业趋势的确定性。

风险可能更多来自存量博弈下交易结构的极致化以及短期博弈因素的累积,如短期股价较快上涨、业绩兑现还没跟上所带来的波动率加大的压力。

陈雨薇:短期看AIGC对于生产效率的提升幅度;长期来看,AIGC带来的是内容生产门槛的降低,生产力解放有望带来新的商业模式。

风险在于新技术的落地可能慢于预期。

短期涨幅较高有回调的可能性

中国基金报记者:若借道基金参与传媒板块投资,应该如何筛选基金?有哪些因素值得关注?

黄岳:基本面上来看,仍然存在AIGC应用降本增效不达预期的风险,此外板块短期涨幅较高有回调的可能性。另外,国内相关公司个股质地差异还是比较大的,选择个股投资有业绩不佳或者经营不善的可能性,如果选择ETF产品把握行业整体趋势可以相对分散个股的风险。

唐能:第一,选择主题明确,而且投资策略稳定,中长期历史业绩优异的基金。第二,选择品牌力强,诚实可信的大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基金。

陆迪:首先明确,产业投资视角下,当前相关主题的A股传媒ETF等主题基金,很难做到全面的投资传媒互联网产业。A股传媒行业本身是有点瘸腿的,申万传媒指数中只有140家公司,难以全面代表传媒互联网近年来真正的发展。以细分的游戏行业为例,A股游戏板块仅能覆盖游戏产业合计20%左右市场份额的公司,还有70%左右的市场份额分布在港股市场,其余10%左右是非上市公司。

而传媒互联网领域,多数时候是用户在哪里,时长在哪里,投资机会大概率出现在哪里的,而这些公司大多在港股上市。从用户的感知层面,大家应该或多或少也有所体会,外卖、各类实时聊天和视频软件、直播电商等,这些年来一直在蓬勃发展,并且在不断地改变和丰富大家的娱乐和生活方式,而这些占据了大量用户和时长的公司,在人才储备、研发投入上都有很强的竞争力,在AI技术创新的推动下,这些公司未来也将具备很多可能性和想象空间。

如果大家看好传媒互联网的中长期发展,希望抓住技术创新和消费升级带来的投资机会,我们建议大家选择可以同时投资A股、港股市场的文娱相关主题基金,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分享传媒互联网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

文仲阳:建议多从长期的角度去考虑。TMT的波动较大,短期影响因素较多,但拉长来看,抓住科技行业变革的机会做长期投资收益会比较丰厚。筛选基金更要看这个基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布局的,布局的越早,隐含的是基金经理发现机会的能力,这样更能匹配较好的长期回报。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关键词: